2023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05 16:04
    【字体:打印

    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安县统计局

    2023年10月31日

     

    今年以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多项政策,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季度,全县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现将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三季度,我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2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增速居全市第2位,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比全市高1.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16.0亿元,增长2.1%,增速居全市第6位;第二产业176.2亿元,增长15.9%,增速居全市第2位;第三产业136.8亿元,增长2.0%,增速居全市第7位。三次产业结构为4.9:53.5:41.6

    (一)农业发展总体平稳主要农产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亿元,同比增长3.1%。分行业看,农业产值11.6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0.6亿元,增长0.9%;牧业产值10.6亿元,增长1.3%;渔业产值3.7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6亿元,增长11.3%。一是经济作物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县水果、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5.3%、3%。三是渔业增速保持平稳,前三季度,全县水产品产量2.4万吨,增长4.1%。

     (二)工业大盘稳固全局重点产业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居全市第2位,低于凤阳县1.4个百分点骨干行业支撑有力。总产值占比居于前四的行业分别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47.0%增长58.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20.6%,下降5.0%)、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6.0%,增长12.8%)和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占比5.3%,增长5.3%)。虽然化工业因价格大幅回落产值下降,但税金附加及应交增值税占全县的22.4%、营业利润占全县的32.3%,这是增加值的两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依旧持较高水平。装备制造业增势强劲,新动能持续释放。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3%,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8.4%,汽车制造业增长24.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6%,引领作用持续彰显。

    (三)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线上线下消费“齐飞”。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8.5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市第7位,增速居全市第2生活品质类需求加快回升。前三季度,县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5.4%,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5.6%,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2.4%,分别比上半年加快4.1、3.5和6.2个百分点。线上消费保持活跃。前三季度,全县限额以上批零单位网络零售额增长6.3%,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线下实体店消费加快恢复。9月当月,全县限额以上便利店零售额增长65.1%,超市零售额增长14.8%,百货店零售额增长9.8%。 

    (四)投资增速低位运行,投资领域后劲不足。前三季度,全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7%,全市仅我县呈现负增长,低于全市15.6个百分点。投资动力明显不足。一是工业投资持续下滑。前三季度,我县完成工业投资30.4亿元,同比下降46.7%,居全市第8位,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为23.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工业投资增速的下降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是技改投资收窄回升。前三季度,我县共完成技改投资26.5亿元,增长14.6%,较上月提高17.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7位,低于全市55.4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信心还需提振。前三季度,民间投资下降21.3%,居全市第8位。四是建安工程投资乏力。前三季度,建安工程投资下降8.6%,低于全市23.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8位 

    (五)财政收入运行稳健,金融市场平稳有序。前三季度,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2.9%于全市0.9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市第3位,增速居全市第4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位。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89.6亿元,同比增长17.0本外币贷款余额485.4亿元,增长14.5%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66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0元,增长8.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快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00,比去年同期缩小0.03。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稳住工业大盘,增强发展后劲。一是精准施策推动工业提质增效。聚焦重点工业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企业稳产增效,持续发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 二是加大力度培育新增长点。要加大对新投产、新开业、“个转企”、“小升规”企业的培育力度,确保达标企业及时申报入库。三是加强传统产业帮扶脱困。落实各项助企惠企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传统产业的走访调研,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二)加强项目储备,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加快推进在库项目建设进度。全面梳理在库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接帮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着力稳住房地产、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投资,全力推动新开工项目尽早形成投资,尽早投产达效。二是重点抓好项目储备。切实抓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的策划、立项和实施工作,聚焦主导产业、县域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各类招商平台作用,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补短板增优势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增量。 

    (三)深挖市场潜力,促进消费回升。一是大力激发消费意愿。抢抓“双十一”“双十二”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多场次多形式消费促销活动,充分挖掘和释放房地产、家居、家电等大宗商品以及黄金珠宝、通讯器材等品质化需求潜能,不断扩大消费规模。二是培育限上商贸业企业。今年月度新增商贸业企业仅一家,要充分挖掘经营形势好、发展潜力强的“种子”企业和“准四上”企业,加强培育扶持,梳理排查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商贸企业,落实奖励措施,引导和督促达标企业及时申报入库。三是有效促进居民增收。以促进居民增收、帮扶低收入群体为重点,拓展增收渠道,优化分配结构,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