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来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3-06-27 17:34
    【字体:打印

     

     

     

     

    2022年来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1]

    来安县统计局

    20226月

     

    2022年,全上下在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392.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95.6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167.4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比为7.549.942.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5%

    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构成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392.2

    6.6

    其中:第一产业[3]

    29.2

    4.5

          第二产业

    195.6

    11.4

          第三产业

    167.4

    1.8

    其中:农林牧渔业

    31.2

    4.9

          工业

    170.8

    12.3

          建筑业

    24.8

    4.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3

    -0.9

          批发和零售业

    19.7

    9.3

          住宿和餐饮业

    7.0

    3.9

          金融业

    15.3

    7.6

          房地产业

    26.4

    -11.3

          营利性服务业

    39.7

    6.1

          非营利性服务业

    34.1

    4.7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858公顷,比上年增加288.7公顷,增加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924公顷,比上年增长18.7%;棉花种植面积14.5公顷,比上年减少40.1%;蔬菜种植面积8294公顷,比上年增长3.8%。全年粮食产量46.6万吨,比上年增产0.05%;油料产量11587.5吨,比上年增产14.0%;棉花产量11吨,比上年下降42.1%。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万吨

    46.6

    0.05

       #稻  

    万吨

    31.88

    -0.17

          

    万吨

    13.07

    0.65

          

    万吨

    1.16

    -1.75

     

    11587.5

    13.96

     

    11

    -42.11

     

    279355.4

    3.97

    水产品产量

    31006

    2.55

    全年肉蛋总产量7.7万吨,同比增长3.7%。其中,肉类产量6.7万吨,比上年增长0.74%;禽蛋产量1.1万吨,比上年增长24.49%水产品产量3.1万吨,比上年增长2.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4]比上年增长16.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19.7%33.8%

    20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单位:%

    指标及分类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6.2

    其中: 国有企业

    -100

             股份制企业

    19.7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7.5

     其中: 国有控股企业

    -43.0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33.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冻肉61384吨,增长7.3%纯苯86524吨,增长31.1%;塑料制品106512吨,增长54.3%;钢结构8894吨,增长2.7%;模具1186315套,增长14.0%;电子元件279万只,增长39.6%

    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大米

    91502

    -6.0

    冻肉

    61384

    7.3

    服装

    万件

    15.9

    -19.0

    复合木地板

    平方米

    4982929

    -17.34

    硫酸(折100%)

    360049

    -3.4

    浓硝酸(折100%)

    164952

    -1.1

    纯苯

    86524

    31.1

    合成氨(无水氨)

    119334

    10.9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34405

    -10.9

    塑料制品

    106512

    54.3

    水泥

    545155

    -26.3

    结构

    8894

    2.7

    金属切削床

    60

    -13.2

    模具

    1186315

    14.0

    电子元件

    279

    39.6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289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2.2亿元,增长36.3%;实现利润总额31.9亿元,上升55.7%,其中,利税总额39.2亿元,上升60.1%

    年末,高技术制造业的企业数为1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为82家,产值累计增长61.7%,产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47.6%

    年末,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41家,累计实现产值414.7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81.8%,同比增长53.7%,高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21.5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长106.7%。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08户,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3%;房屋竣工面积5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 比上年增长16.1%。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6.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2.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4.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2%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24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176个,增长4.8%;亿元以上项目140个,同比增长14.8%;当年已投产项目202个。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6.3亿元,下降4.2%;房屋施工面积228.4万平方米,下降54.2%,其中新开工面积45万平方米,下降52.2%;房屋竣工面积121.7万平方米,下降91.1%。商品住宅销售额63.6亿元,下降29.2%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分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9.5亿元,增长4.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0亿元,增长4.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7亿元,增长14.0%商品销售132.7亿元,增长3.4%

    全年进出口总额870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出口总额78887万美元,增长50.2%;进口总额8157万美元,下降0.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87万美元,下降42.5%

        全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310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6亿元,增长159.9%;年末,全县共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5个、星级饭店4家。

    六、交通、邮电、能源

    年末,全县出租车拥有量205辆,客车拥有量192辆,公交拥有量175辆,运营线路网长995.8公里,年客用总量588万人次。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5.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2万辆;民用轿车拥有量4.4万辆,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4.2万辆。

    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2.1万户,同比下降12.5%;移动电话用户数37.6万户,同比下降3.1%。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4万户,同比增长16.8%。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86664万千瓦时,增长23.2%。第一产业用电量7665万千瓦时,增长31.5%;第二产业用电量210584万千瓦时,增长23.1%;第三产业用电量27747万千瓦时,增长18.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0668万千瓦时,增长25.9%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4.0亿元,比上年下降0.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亿元,增长11.4%;上划中央收入8.3亿元,下降26.0%全年财政支出42.0亿元,增长4.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亿元,增长0.1%;公共安全支出1.8亿元,增长26.6%;教育支出7.0亿元,增长5.0%;科学技术支出0.6亿元,增长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3亿元,增长26.1%卫生健康支出3.4亿元,增长6.7%;节能环保支出1.1亿元,增长2.0%;城乡社区支出4.4亿元,下降15.0%。全年民生方面支出36.9亿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币合计)354.4亿元,比年初增加33.3亿元,增长10.4%。住户存款余额254.1亿元,比年初增加42.9亿元,增长20.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8.6亿元,比年初增加64.3亿元,增长17.7%;其中,住户贷款177.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51.1亿元。

    八、教育、卫生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幼儿园64所,在园幼儿数10794人,教职工1240人,专任教师710人;小学32[6],在校生21856人,教职工1778人,专任教师1622人;普通中学26所,在校生16811人,教职工1955人,专任教师179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4829人,教职工207人,专任教师20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72人,教职工45人,专任教师45人。

     

    2022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专任教师数

    中等职业教育

    1517

    4829

    1241

    203

    普通高中

    2158

    6200

    1870

    716

    普通初中

    3402

    10611

    3478

    1079

       

    3471

    21856

    3562

    1622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村卫生室)2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个,村卫生室130个。床位数2713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4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48人,注册护士1483人。

    全年专利授权1074件,增长2.8%其中,发明授权151件,实用新型授权861件,外观设计授权62件。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户籍人口48.1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2.4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88%,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

    城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76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3113元,增长6.2%,农村民可支配收入18612元,增长7.4%

    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0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9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4.3万人。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6.0万人。城镇居民低保人数3451人,农村低保人数11740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为50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

    [6]小学数据包含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小学部分

    [7]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部分指标总量和分项之和有微小的差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