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31 08:47
    【字体:打印

         

    ——2021年12月27日在来安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舒宏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县迎战百年大考、进军百年奋斗目标,全力追赶跨越、实力大幅进位的五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担当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美篇章。

    (一)回首五年的接续奋斗,综合实力迈出历史性步伐

    地区生产总值跨上三百亿元台阶,跃居全省第23位;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财政管理工作获国务院、省政府表扬激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实现4年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实现翻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实际利用外资连续4年全市第一。民营经济连续5年站稳全省二类县前五,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3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三产结构比调整为8.0:49.0:43.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总产稳定保持在46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翻番,成功创建全国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示范县。规上企业超300家、全市第二,获批省推动制造强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县,连续两年获评全市工业经济先进县。限上企业达184家,获评全省农村电商先进县,成功摘得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最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一批桂冠。

    (二)回首五年的攻坚克难,开放合作呈现突破性进展

    一体发展破题开局,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列入国家规划纲要,3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全面展开。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12个,省外亿元项目到位资金712亿元,招商引资连续5年全市第一。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重点项目推进先进县。出台“来者皆安”人才政策三十条,获评全省人才强县培育典型。园区平台扩容提质,开发区建成面积33平方公里,落户亿元以上企业251家。县化工集中区智慧监管一体化系统建成运行,化工西区入园企业16家。30万平方米的双创产业园建成投用、入驻企业50家。县经济开发区连续2年进居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20强。

    (三)回首五年的探索实践,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性成效

    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做法在全国会议交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入选“国字号”典型,创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入列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跻身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主办侦查员制度创新被公安部作为亮点推广。完成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等任务474项,为全国全省全市贡献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来安经验”。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达11家,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发展平台增至52家。高新企业总数达到91家、三倍增长,战新企业发展到83家、实现翻两番。

    (四)回首五年的深耕细作,城乡环境实现全域性提升

    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来城、汊河建成区面积达39.5平方公里,比“十三五”初增长25.8%。来城“双修”多点发力,改造背街小巷205条、老旧小区18个,征收土地4万亩,征迁房屋15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208万平方米,获省级文明县城称号、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宜居指数逐年攀升,新建商住项目49个、267万平方米,落成公园9座,来城北外环、新城区二期路网全线贯通,政务中心、客运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建成投用。汊河新城完成总规修编,产城一体配套不断完善,十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初步成型。基础设施提级升档,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430公里,滁州港建成运营。城乡电网改造1060公里,获评全国小康用电示范县。乡村生态持续优化,美丽乡村建设7年蝉联全市一等奖,晋级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五)回首五年的脚踏实地,民生福祉收获普惠性成果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1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万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民生工程有力实施,农村低保、特困补助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稳步增长。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总投入27.3亿元、年均增长9.8%,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我县代表安徽在国家卫健委专题会议上作疫情防控典型发言,全省首创“543”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迈进全国、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行列。群众健康指数和安居水平稳步提高,入列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荣膺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摘得省质量强县、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蝉联两届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双拥模范县。

    (六)回首五年的久久为功,治理能力得到系统性加强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及“讲严立”“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行政执法体系更为健全,跻身全省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示范县。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材料数量均下降60%。政府网站连续9年全省先进不曾缺席,“互联网+”持续3年全市领跑从未断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347件、政协提案447件,办复率均100%。加强审计监督,实施政府投资审计项目1962个,节约财政资金11亿元。

    二、2021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不利影响,我们按照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保持定力,踏实苦干,全面落实“六”“六保”要求,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有力保障生产生活平稳健康,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重振,十七届政府工作完美收官。

    (一)坚定不移兴产业,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主要指标进居前列。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增长12.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亿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增长30%、增速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增长24%、总量全市第二;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5%。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新增规上企业61家、全市第二,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增长20%、增速全市第一。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联科水基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行列、全市唯一。科来兴、盛世高科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立光电子、联科水基晋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图强文具获评国家驰名商标。

    服务业态活力彰显。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2%。新增限上企业75家、全市第三。成功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村7个,网销千万元以上电商企业达3家,限上电商网销额超3亿元。江淮分水岭岭脊线来安红岭道13个节点对外开放。成功举办第五届池杉湖国际观鸟周、第十届滁州桃文化旅游节,承办中国农歌会、首届安徽省自驾游大会分会场等系列活动。兴茂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旅游示范镇村3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9亿元、363亿元,存贷比113.8%、全市第一;斯迈特新材料成功挂牌“新三板”、全市唯一,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8家。

    (二)全力以赴抓项目,发展后劲聚势聚力

    “双招双引”再结硕果。开展“双招双引”提升年行动,高频高位推进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5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80亿元。太阳能电池片等2个百亿级项目签约落地。顺芯半导体、东福来科技等58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和怡光电、科世科汽车等38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建立“人才驿站”等交流合作平台,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48名。

    项目建设再掀高潮。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9个,新竣工79个。省重点项目开工54个,竣工18个、竣工率全市第一。承办长三角地区重大项目安徽主会场“云开工”仪式。全年新增入库专项债项目3个,累计达22个、总数全市第一,申请发债总额度107.4亿元;新增入库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个、4428万元。实施“三清一排一帮”,盘活闲置土地647亩、闲置厂房8.8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各类建设用地近1.4万亩,有效解决用地难题。

    营商环境再添殊荣。制定行政审批等19个营商环境专项提升措施,“跨省通办”全省首张营业执照、新生儿社保卡核发到户,全省首个网上办税远程协助中心精彩亮相,企业开办“秒批”“秒办”业务全市率先推行。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417户,帮助企业用工突破1.8万人,新增减税降费1.8亿元,落实奖扶资金1.9亿元。荣登国家优质投资环境县,再得全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蝉联省投资环境十佳县。

    (三)持之以恒强建管,城市更新精细精致

    城建刷颜值。来城、汊河实施城建项目87个,完成投资32亿元。征收房屋1503户、31万平方米。县自来水总厂、一体式应急供水生产线正式运营,供水质量显著改善。永阳商务中心、党校新校区建成投用,公园大道等8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城市功能逐步优化。汊河新城中山大道西段等19条道路完工,县二院住院部、来宁客运中心等项目快速推进,皖东“桥头堡”再焕新颜。

    创建塑形象。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实施城市治乱专项行动,清理各类违规行为2万起,启动来城第二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完成来城东出入口环境改造。共享电瓶车实现城区全覆盖,市民出行更加绿色便捷。排查主次雨污管网200公里,完成建阳南路等4个路段雨污管网改造。全面推行城管进社区,数字城管平台建成运营,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绿建展姿容。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7.9%。改造七里公园等44个绿化项目、白鹭大道等18处道路交口节点,来城环境更加秀美宜人。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升6.5个百分点,秸秆禁烧连续3年“零火点”,长江禁渔实现“六无四清”目标。来河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生态补偿机制等8项指标全市第一。

    (四)坚持不懈增动能,改革创新放开放活

    功能区建设全面提速。完成汊河总规调整、3平方公里启动区土地成片开发方案和城市设计,研究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一园一体”项目加快建设,“三横四纵”7条道路即将通车,“一轨三桥一中心”跨界项目有序推进,开通来安至南京林场公交线路。锁定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总投资102亿元的光电显示项目、10亿元的中国·南山顶汊科技园相继落地。

    多项改革亮点纷呈。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荣获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绩突出集体称号,舜山六郎推荐为农村“三变”改革省级示范村。汊河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法在全省推广,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经验作为全省改革典型。纵深推进综合医改,紧密型医共体医师培训项目全市率先实施。课后服务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

    科技发展成效凸显。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6.5亿元、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8%、全市第三,战新产业产值增长82%、全市第一。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23件,其中3项获评省优秀奖,家电防腐制备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承办全市科技副总经验交流会,举办首届人才科技节。与江北新区共建科技创新示范区,引入重庆科学院、启迪之星等创新平台,建立全市首家高层次人才创业加速器,上丞产业园获批全市首家专业孵化器。

    (五)凝心聚力夯基础,乡村振兴提质提效

    稳产调优产业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9亿元,粮食总产“十八连丰”,生猪生产恢复性增长,建成6.6万亩高标准农田。百思德花木小镇获批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510家,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10个、增长超四成。金弘安米业获评全省第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连续6年成功举办华东苗木交易博览会,舜山林桥迈进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创利增收农民富。拓宽农村人口就业创业渠道,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8万元。乡村振兴项目实现收益1300万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1.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经营性收入突破5000万元,50万元以上强村达40个。

    生态宜居乡村靓。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双双摘冠,11个美丽乡村中心村提档升级,改造卫生厕所7040座,89个镇村污水处理实现社会化运维,垃圾治理分类继续领跑全市。开展“送戏进万村”143场,大刘郢村创成省级农民文化乐园,白露村列入全省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孙桥、仰山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美丽休闲乡村。

    (六)矢志不渝惠民生,百姓生活和谐和美

    民生保障全面加强。30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工程培训类项目综合完工率全市领先。社会保险覆盖41.4万人,实现5385名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代扣代缴。城乡居民医保累计补偿74.5万人次,受益率198%,省内外医保异地就医实现“一站式”结算。清欠农民工工资超千万元,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社会事业全面繁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滁州信息工程学校、永阳小学等学校建成投用。与北京101中学上地实验学校、南京芳草园小学等名校合作,探索集团化办学、片区内“走教”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县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共建,引进3个专家工作室,建立专科联盟。推进中医药传承,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功创建省卫生县城。文体事业蒸蒸日上,乡镇“三个一”体育工程完成率84%,承办全省青少年空手道、乒乓球系列比赛。县文化馆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洪山戏入选全省地方戏曲“名师传戏”工程。

    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扎实推进疫苗接种,有效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疫情防控“零病例”成果持续巩固。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启动,“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蝉联全市第一。挂牌全省首个县级网络综合治理联动工作站。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推进。乡镇人民满意信访窗口创建达标全覆盖,获评全省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通过验收、首家县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揭牌。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防震减灾、气象、外事、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等工作再上新台阶,红十字会、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得到新加强。

    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建成公立、普惠幼儿园2所,改建投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个,改造大柳等老旧小区5个、巷道40条,投用高郢社区等停车场5个、公共厕所13座,城乡公交一体化、来城供水保障工程基本完工,县妇幼保健院、汊河中心学校新校区开工建设。

    各位代表,奋斗伴随艰辛,收获凝结汗水!本届政府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见证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经受住了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实现了“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十四五”的精彩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来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来安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客商、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主导产业集聚优势不够明显,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城市公共配套不够齐全、品质形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作风建设还需加强,政府治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我们将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切实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三、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时代因奋斗而常新,事业因实干而致远。新一届政府履职的五年,与“十四五”时期高度契合,是来安赶超跨越、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多项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叠加辐射,来安日益彰显的区位优势、厚积薄发的潜力优势将加速释放。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来安的发展基础更加厚实、发展动力更加充足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县上下干事创业、团结奋进的力量更加聚集,特别是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为我们明确了前进方向。加快来安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只要我们立足全局抓机遇,咬定目标加油干,团结一致勇拼搏,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开新局、走在前!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打造“皖东发展高地、江北活力新城”为定位,坚定走科创兴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生态立县、惠民安县发展道路,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治理体系,高质量建设实力强、城乡美、生态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美丽新来安,奋力在实现“两个更大”中走在全省前列,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开好局、起好步。

    按照县十五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预期目标是:完成“十四五”发展规划,力争实现“6222”发展目标,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奋力冲刺全市第二、全省二十强,跻身长三角区域城市“第二方阵”,争当滁州乃至全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新时代美好安徽跨越式发展新标兵。

    (一)坚持科创兴县,打造更足动力的硬核来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聚焦“共通共用、共建共享”,把建平台、促转化、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高效运营双创产业园等创新平台,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聚集地。强化产学研合作应用,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新增各类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40家,高新企业、战新企业均突破120家。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培养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15个、紧缺人才50名,创成省人才强县。加大科研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以上。

    (二)坚持工业强县,打造更具实力的智造来安

    全力实施“356”中高端制造业培育工程,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新型工业强县。提档升级优势产业,加快推动新型化工、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业效能,争当产业发展“先行者”。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以晶科能源为龙头,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打造百亿级光伏产业。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积极拓展6G、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导支持“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工业总产值达700亿元,规上企业突破500家。

    (三)坚持开放活县,打造更有魄力的奋进来安

    衔接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重要举措,在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方面全面融入长三角。加快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打造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长三角产业协调发展示范区、宁滁同城化建设先行区。对标省外先进、省内一流,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服务企业机制,全面打响“来·安心”营商品牌。推动县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争创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链”精准招商,瞄准带动力强的“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30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努力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

    (四)坚持生态立县,打造更显魅力的绿色来安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落实碳减排计划,完成碳达峰方案编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监督长制。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依托长山、复兴2个国有林场,打造北部生态保护示范区,提升森林质量,确保森林覆盖率37%以上。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保卫战。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快建设低碳经济体系,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确保如期实现降碳减排目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

    (五)坚持惠民安县,打造更富潜力的幸福来安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智慧城市,调优城市结构和功能,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镇村。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切实保障“双减”政策落实落地。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深化综合医改,创成国家级卫生县城。发展中医药健康事业,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县。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强化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推进市场监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确保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四、2022年工作安排

    明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起步之年站上新起点,奋斗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必须聚焦短板、强攻弱项,必须应时而动、主动担当,接好拿稳“接力棒”,跑出发展“加速度”。按照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4%。

    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借力一体化,树立跨界合作新标杆

    紧盯“一年初见效、两年求突破、三年大变样”目标,加大跨区对接频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打造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新样板。

    提高站位衔接保障。建立健全与南京江北新区合作机制,高位组建汊河新区建设管理机构,实现汊河片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统一管理。高效运行扬子宁安公司,有效发挥投融资和开发建设功能。积极利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围绕主导产业撬动吸引市级产业链发展专项基金。优先保障功能区项目建设用地,力争3平方公里启动区建成面积达70%以上,同步启动6平方公里拓展区建设,推动汊河新区全域纳入毗邻区域一体化空间研究范围。

    锚准定位承接产业。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靶向招商,精准服务,深度嵌入长三角创新链和中高端产业链,确保实现“1124”目标。充分发挥“一园一体”两大平台优势,推动项目主体完工,确保入驻企业8家以上。高位对接南京生物医药谷、安徽省药监局两大共建载体,合作共建生命健康产业园,设立医药柔性服务站,助推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主攻点位链接项目。持续推进“一轨三桥一中心”建设,汊河大桥全幅通车,中李大桥确定界点,开工建设黑扎营大桥,开放运营来宁客运枢纽中心。完成“三横四纵”主路网“一横三纵”支线路网建设,加快构建内连成网、外连成环的立体式交通体系。全面启动功能区规划展厅、汊河水厂至功能区供水工程,基本建成新型功能区水电气路等基础配套设施。

    抓准部位对接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区域政策对接、资源对接,在医疗共享、生态共保、政务服务等领域形成更多合作成果。实质运营江北新区—来安科技创新示范园,与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转移合作。加快推进汊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生态共治共保。对标南京江北新区城市建管水平,深化汊河经济发达镇改革,新建、续建顶汊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汊河垃圾综合处理利用中心等54个项目,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二)全力扩投资,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致力招强引优,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增强发展后劲。

    大抓招商优质量。坚持高位招商、一线招商。聚焦五大主导产业链,用足用活招商政策以及产业基金,针对上中下游企业开展链式招商,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滚动效应和集群效应,引进产业链项目占比80%以上。紧密对接“国字号”“央字头”和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附加值大的优势项目,全力实现项目招引“6954”目标。

    大干项目提增量。围绕新基建、在线新经济、民生新服务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全力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和专项债项目。建立完善项目督导推进机制,落实重大项目包保责任,开展一对一服务,推动领导力量、工作力量、资源要素向项目聚焦。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按季举办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高效推进重点项目,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全年谋划推进重点项目502个,总投资1692亿元,推动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62个、竣工39个、投产50个。

    大建园区扩容量。强力推进开发区扩容升级,推动县经济开发区新安片区扩容3平方公里。实施弱投企业“切割瘦身”、停产企业“腾笼换鸟”,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深化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加快项目落地。坚持“亩均论英雄”,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围绕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加速推动双创产业园平台企业入驻。

    (三)聚力链协同,激发转型升级动力源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创新链优化政策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规模效益双提升。

    壮大工业“产业链”。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完善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主导产业固链、补链,新兴产业建链、延链,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壮大企业规模,力促个转企、小升规、规上市,新增规上企业50家、百亿企业1家,亿元企业发展到60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

    补足科技“创新链”。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技改投资增长15%。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30%。实施“揭榜挂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中心,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强化招才引智,常态化举办科技人才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3个。推动产业数字赋能,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3个。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县开发区新安片区创成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提优营商“政策链”。以服务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畅通企业信息渠道,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力争“三率两度”均在98%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7×24小时服务大厅建设,提高“跨省通办”能力,确保行政审批整体再提速15%以上。对标沪苏浙地区,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新增“四上”企业突破百家、各类市场主体超4000个,让“来·安心”成为响亮的城市品牌、县域名片。

    (四)致力双循环,壮大市场繁荣生力军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13.6%。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大力发展康养消费、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持续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新增限上企业50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做大做强电商产业,新增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村5个,培育网销超千万元企业2家,争创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升级改造城乡农贸市场,支持特色餐饮提质提档,打造万城特色商业街区,建成投用向荣、祥生源邻里中心。建成运营金祥物流、冉辰物流,完善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和配送网络节点布局,实现城乡配送全覆盖。

    释放文化旅游魅力。加快推进半塔红色小镇、池杉湖湿地小镇建设,建成江淮分水岭岭脊线来安红岭道18个节点,培育省级特色旅游镇村3个以上,力争池杉湖湿地公园创成4A景区。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文化体验、红色教育、研学旅游、乡村民宿等一批体验型旅游产品,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加大旅游营销力度,让桃文化旅游节、国际观鸟周等精品活动人气更旺、名气更响,打造专属来安的旅游形象IP、“网红”打卡点。

    挖掘现代金融潜力。做大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创新融资担保产品,强化政银企对接,全面扩大信贷投放,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新增贷款投放40亿元、新型政银担业务10亿元以上。建立完善企业上市激励机制,加快立光电子等企业上市步伐,新增挂牌省股交中心企业3家。探索“基金招商”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光电显示、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基金投放。加强地方金融行业监管,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积极防范化解县域金融风险。

    (五)蓄力提能级,创建畅安舒美宜居地

    深入推进省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建管并重,合理布局空间,完善综合承载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工匠精神更新城市。实施重点城建项目66个,完成投资32.6亿元。来城建设要提品质。推进“微改造”,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等7项工程,促进城市内外兼修。开展“微更新”,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客商中心建设,新建新城区商业综合体,优化城市功能。畅通“微循环”,建设文化路、平阳中路等13条道路,持续丰富城市路网。汊河新城建设要加速度。推进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商贸区层次水平,加快打造以明发超高层、金太阳商业综合体为中心的核心商区,辐射带动周边人气集聚。

    绣花功夫精细管理。改造提升“千家万户”管网,推动数字化城管信息网络全覆盖。建成地下管网地理信息及安全运行系统,投用公共停车场充电桩项目,切实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常态化开展城市秩序治理,规范管理流动摊点,持续整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行为。全面推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启动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工程,打造干净有序的城市环境。

    系统思维优化配套。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全力保障滁宁城轨、滁天高速、来六高速、宁洛高速来安至明光段等交通主动脉建设,持续推进国道345三期等续建项目。进一步优化交通布局,启动国道104改线、宁洛高速汊河新区出口改扩建,全面贯通池杉湖路桥。有序完善县乡道路网络,养护农村公路105公里,实施大英至水口公路改建等工程。提档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三城排涝泵站、水口翻水站,110千伏广山、万庄变电站。

    (六)着力强三农,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建设新时代幸福新农村。

    高质效振兴产业。推进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9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116.6万亩以上,总产超46万吨。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做强打响有机稻米、绿色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千颂食品建成投产,嘉吉蛋白晋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汇力农业争创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8%以上。培优育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2600个。舜山村、桥西村争创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景致化绘美乡村。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集中打造南部环线和北部环线2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推进半塔集镇服务功能延伸,加快建设红岭道乡村振兴示范片。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10个、美丽村庄20个,实施改厕5000座,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98%以上。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促进乡风文明,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2个、省市级文明村镇20个。

    多渠道富裕农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强化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缩小脱贫人口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拓展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完善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新增农村转移就业8700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扩面提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强村达到50个。

    (七)竭力优环境,精塑绿色低碳好生态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严抓生态治理。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高质高效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严格秸秆禁烧常态化巡查和企业监督检测,开展“战臭氧保优良”“秋冬会战保健康”专项行动,确保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提升。强化重点区域、行业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确保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率100%。完成内城河综合治理、来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实现内城河“水活明净”,推动来河水口等3个国控断面稳定达标。

    精抓生态修复。坚决执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抓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打造河湖长制、林长制升级版,完成15.3公顷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滁河、清流河、五加河等河道治理,完成平阳水库除险加固,练子山水库争创省级幸福河湖。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开展林业“增绿增效”“四旁四边四创”行动,新造林1460亩、森林质量提升7620亩,争创省级森林村庄6个。

    强抓生态产业。推进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改革,建立健全长效发证和证后监督机制,从源头上引导产业升级。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全力做好能耗双控和能源保供。开展“一村万树”碳汇森林建设,公益碳汇林发展到200亩。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新增绿色工厂1家、节能环保企业2家。

    (八)倾力补短板,增强人民群众满足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更加充实。

    兜紧民生保障网。扎实做好民生工程。千方百计定和扩大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就业6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社会保险扩面增量,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超60%。改造提升6个乡镇敬老院,提高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覆盖率,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抓好保障性住房供给,实施棚户区改造690户。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抓好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

    提振教育精气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县管校聘”、校长星级制改革步伐,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进“双减”落地见效。加大公办优质资源供给,严格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新建新昌幼儿园等学校3所,改扩建汊河中学等学校18所,全面建成智慧校园,推动滁州信息工程学校申报A类学校。推进文体事业发展,承办省十五运空手道、桥牌项目,开放对外交流中心、陆元九事迹陈列馆。

    答好健康基础题。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建设县二院住院楼、妇幼保健院,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室48个。深化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县域内就诊率突破85%。加速长三角医疗融合发展合作,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朋友圈”。通过省级慢病示范区创建验收,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推广中医药“银针行动”,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奏响治理和谐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编密织牢治安防控网格,加快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开展“铸安”行动,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狠抓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逐步完善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一体化、实战化、高效化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县矛盾调解中心作用,信访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均保持百分百,群众满意率突破90%,继续站稳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行列。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功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文联、侨联、科协等群团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人防、气象、慈善、老龄、防震减灾、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全力办好十件实事。新建公园路小学,建设幼儿园5所、社会停车场3个,打造阅读共享空间4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1个、巷道40条、农贸市场3个,实施中央大街、七里小区基础设施和县中医院新院区提质工程。

    五、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一定顺应时代新要求,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要求。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始终把一心为民作为根本立场。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坚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实践活动,解决好群众最关注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难点问题和民生实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遵循。坚持把法治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开展“八五”普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一体建设“法治来安”。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

    (四)始终把务实高效作为工作准则。健全表扬激励机制,加强作风效能建设,营造“干实事、敢作为、言必行”的浓厚氛围,传播推动来安发展的正能量。持续推进基层减负,文件、会议均再减少12%以上。圆满完成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政务服务功能整体再提速10%,以实际行动争当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勇当创新发展的开拓者。

    (五)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从政底线。深化政府系统反腐败斗争,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正风肃纪与改革创新、完善制度、重拳治理相结合,运用“四种形态”,促进各类监督执纪融会贯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相关规定要求,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拓展,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未来,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拼搏赶超,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新来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