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概况信息 > 志说来安

2016年来安年鉴

来源:县政府作者:超管阅读:发布时间:2017-05-25 10:52字体【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市平均增速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于全市7.5%;财政收入增速快于同期3.5%。一些反映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指标进一步改善,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类指标处以全市先进水平,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类指标完成情况较好。

    质量效益总体较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6:56.9:26.5,其中二产比重比上年提高1.6%。实现税收收入13.4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6.5%。地方政府性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均远低于临界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新等级注册企业493户,同比增长77.9%,其中新注册公司制企业387户,同比增长59.2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有所提高。项目(除房地产开发外)投资增长33.6%,快于同期22.3%,对全部投资的贡献达到91.9%,提高55.3%。新增全社会融资34.02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直接融资0.8亿元;新增省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挂牌企业2家。工业用电量9.3亿度,增长6.04%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率提高0.8%。达49.4%。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增战新企业5家,实现产值32.9亿元,增长120.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10.5%,特别是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76.8%,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3%。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产值超亿元企业34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4家,亿元以上企业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135.1%。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75.2亿元,同比增长15.3%,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0.0%,集聚效益显著。技改投入力度加大,实施技改项目86个,完成技改投资42.5亿元,同比增长34.9%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9.7%。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53个,完成投资90.9亿元,增长24.0%。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南京湾商贸物流园量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增限上企业15家,峰汇国际、苏润国际、建阳商城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或快速推进建设,水口镇呇味街成为全市首条农村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迅猛,电商经营主体培育初见成效,引进莱依帆电子商务公司,京东商城来安服务中心建成运行,首批28家“农村淘宝”服务站开业运营。金融产品服务不断创新,率先开展“税融通”业务,积极推进“4321”风险分担,开展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十点,累计发放各类金融产品贷款2.109亿元。滁州(汊河)港、弘舜弄产品大市场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快递网店布局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建设成效斐然,入选“最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景华生态文化园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新增星级农家乐4家,全年共接待游客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增长12.0%

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总产达49.36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容提质,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12个,总面积达30万亩,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万亩、苗木花卉面积1.5万亩,张山尚田生态石榴园、百思德国际(华东)风景园林城列入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大重点工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档升级,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82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5亿元,增长18.5%。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新认真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商标注册综述分别达29个、4个、64个。农业科技实体取得突破,创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家,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点稳步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2万亩,累计达3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6%。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4%,完成“八小”水利工程和2014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任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1.5%。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家,新认定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市级创新性企业3家。科技公关取得积极进展,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个,2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验收,2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立项。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集聚,首次认定县级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6名。申请发明专利699件,授权发明专利8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发展商标注册198件,创建著名商标4个、知名商标7个,新增安徽省名牌产品1个,总数达11个,居全市第二位。

【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有效投入不断加大。全力推进“十五大工程”建设,滁河治理、百思德风景园林城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新开工项目118个,占计划的107.3%。竣工投产项目105个,占计划的105.0%,积极谋划“十三五”期间重大投资项目,深入谋划了一批主导产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重大项目,总投资达2300亿元。省“861”项目完成投资57.5亿元,占计划的130.0%。列入市百个亿元新开工、竣工投产、达产项目全部提前完成任务。积极申报“大新专”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累计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3.7亿元。争取国开行专项建设基金贷款5490万元。

开发区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县经济开发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2家,其中嘉吉动物蛋白产值超10亿元、中普石油产值近50亿元。引进科技型小微企业10家,高科技类项目占新建项目6成以上。推动腾换发展,重整盘活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6.7%。汊河经济开发区主攻主导产业招引,引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12个。合作攻坚省轨道交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完成产值13.0%,提高4.4%。组建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两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  元,平台基础加快完善。主要经济指标全部保持两位数增长,亩均税收、投资强度等进一步提高。

【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建立并运行县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三项制度,公布乡镇人民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县级政府权力事项由3537项减少到1915项,精简45.9%,明确责任事项近2.3万条,建制镇政府保留166项权力事项。承接了1项行政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287项。启动第七轮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联网试运行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实施县发改委、住建局、卫生局、计生委、教育局等部门机构和职责整合。完成全县28家事业单位分类,撤销县农机局并入县农委。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有序实施,撤销县招标局并成立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启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政执法权向乡镇延伸取得积极成效。

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总结张山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5+3”试点经验,在11个乡镇全面推开实施。舜山镇林桥村成为全市首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试点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改革取得有益经验。入列不动产登记工作试点县,颁发全省首张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房所有权合一的不动产权证。

【城乡统筹进展顺利】

新兴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规划引领,开展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5个专项规划和6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启动来城综合交通、空间特色和人居环境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开工建设顿邱路、北二环路、新安南路和教育东路四条道路,新对河桥建成通车。开展县城“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背街巷道改造,“蜘蛛网”政治、新建停车场等为民“十件实事”投入使用或加速推进。依法全面取缔“三小车”非法营运,深入开展经营秩序、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县城保洁实现城市水系全覆盖,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1%,完成滁来城际公交改制省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持续增加,县城形象明显改观,群众文明意识不断提升。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43.92%。城镇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推进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率先与徽商银行签订城镇化基金合作协议,累积争取14亿元支持城镇化。棚户区改造、土地收储等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与中治华天公司签订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市政公用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建设协议,合作攻坚来城公用基础设施。

【生态环保建设力度加大】

节能减排降碳有序推进。严格节能评估和审查,重点能耗企业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大,从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能源消费总量、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施11个减排项目,实际削减COD500吨、氨氮60吨、二氧化硫3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和去年持平。初步建立县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单位GDP用水量持续下降。

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环保设施投入和专项执法力度继续加大,金禾公司自备电厂脱硫除尘项目改造完成,县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水口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半塔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整治燃煤小锅炉15台、餐饮企业油烟32家、工业挥发性有机物企业10家,实施来城雨污分流,建设污水管道2.7千米。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筹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进展顺利,水资源检测能力不断提高。秸秆禁烧堵疏结合,夏秋两季均无火点通报,新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运行,大气环境持续向好。治理方式不断创新,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来城河道综合保洁。

【民生和社会建设得到加强】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其中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0%12.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同期的2.45倍缩小到2.4倍。民生投入力度加大,民生支出24.8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9.8%,其中33项民生工程支出6.97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公平和质量继续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调减至57所,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来安第二小学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实施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县示范幼儿园综合楼建成,七里小区、泗阳小区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更趋今昔,水口中学荣获“滁州市2015年高考教学质量奖”。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挂牌成立,来安职高获省市各类竞赛奖励21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加快,县人民医院、家宁医院新大楼建成投入使用,镇院村室加快建设,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及县域医共体试点积极推进,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例达60%,其中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达70%左右。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计生“幸福工程”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肯定,人口自然增长率5.2%。圆满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率先开展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实现图书数字化管理。建成全省收个“市民文化乐园”,获得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省文明县创建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事业全面繁荣。